科技日报:共谋种业未来——第一届全国作物杂种优势与生物育种学术大会侧记

作者: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来源:科技日报

7月的伊犁河谷,瓜果飘香,生机盎然。日前,第一届全国作物杂种优势与生物育种学术大会在新疆伊宁天山花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召开。

记者从大会上获悉,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黑龙江大学、伊犁师范大学积极发展生物农业新兴交叉学科,新农科建设成果成效显著。这不仅为高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国种业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表示:“为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国家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重大涉农战略的能力,学校成立了生物农业研究院,依托学校传统工科优势、积极发展生物农业新兴交叉学科,实现了农业学科从无到有的突破,着力打造工农结合、产教融汇、校地协作的生物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转化平台,逐渐形成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并转化应用。”

与此同时,黑龙江大学也在作物研究和育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黑龙江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王敬波介绍道:“此次会议具体承接的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于200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并入黑龙江大学,是中国作物学会甜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等多个重要理事单位。近年来,该学院发展迅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科技部基础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达6000余万元,新农科建设成果成效显著!”

伊犁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不仅是我国的西北战略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伊犁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海军表示,学校将以此次学术大会为契机,积极携手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聚焦生物种业领域的前沿研究,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伊犁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孕育的植物种类占全疆总种数的1/2-2/3,是全国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天然基因库。面对如此丰富的生物资源,伊犁师范大学正在积极建设伊犁河谷资源植物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旨在积极推进伊犁河流域特色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形成面向流域周边地区和中亚国家的技术高地和辐射源。这对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安全保护和评估,推进我国西部生物资源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促进生物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推进伊犁河流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均具有重要现实和深远意义。我们希望通过这一举措,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伊犁河流域的生物资源,为我国的种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伊犁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维指出。

除了高校积极行动,企业也在积极投身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实践中。

本次会议所在地为新疆伊宁天山花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近年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等一批国家级重点项目相继在此获批并开工建设,产业园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园区2023年创建的小麦和玉米高产示范田,亩均产量分别达782.9公斤和1545.94公斤,均创全国大面积最高产纪录。从目前情况看,今年产量有望高于去年。未来,我们将继续着力提高亩均产量,建设千亩创建田和万亩示范田。”新疆伊宁县天山花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董事长尹胜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