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 来源:黑龙江大学)
为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种业技术创新,加快培育壮大种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学校联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北京科技大学、国际种业科学家联合体,于7月1日至5日在新疆伊宁召开第一届全国作物杂种优势与生物育种学术大会。本次大会邀请68位我国作物种业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院士和知名专家作精彩报告,吸引360余人到场聆听、3.2万余人线上参会并进行热烈讨论。
参加本次大会的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高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张献龙;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第十六、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国际种业科学家联合体主席,大会主席翟虎渠;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大会指导邓小明;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任、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东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副州长达列力别克·坎加汗;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大会主席武贵龙;伊犁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海军;伊宁县天山花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尹胜。黑龙江大学校长王敬波出席大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王敬波在致辞中指出,黑龙江大学是黑龙江省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大学。学校非常荣幸能够作为主办单位之一,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举办“第一届全国作物杂种优势与生物育种学术大会”,与国内、业内知名专家、学者相聚大美新疆,天山脚下,共同聚焦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和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应对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如何提升我国种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种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张东升表示,本次大会选择在新疆伊犁召开,既是对新疆种业振兴工作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也为当地相关单位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创造了契机,将为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院士报告环节,谢华安、胡培松、张献龙分别以“粮食安全与藏粮于技”“农业科技创新前沿热点”和“资源和技术创新驱动新疆棉花品种迭代升级”为题进行了精彩报告。
在作物生物育种、作物关键基因挖掘与育种利用、作物育性与光温调控机制、作物种业新质生产力、作物生殖发育与杂种优势利用、作物基因组解析与育种应用等学术论坛版块,与会人员就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最新进展与显著成果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为精准把握行业机遇、积极应对潜在挑战,加强作物育性与生殖发育领域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和联合攻关打下了良好基础。
大会执行主席万向元教授带领与会人员到田间进行实地观摩,并介绍了团队在新疆伊犁综合试验站160亩试验田开展的玉米不育化制种、种质资源鉴定与杂交新组合测试等相关工作。
在科技小院建设与“新农科”研究生教育论坛环节,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总工程师葛毅强、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张卫冬、伊宁县天山花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尹胜及我校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院长李丽共同为北京科技大学10个科技小院揭牌。随后,5名科技小院教师代表进行了经验分享。我校黑龙江双城玉米科技小院(国家级)首席专家路运才以“乡村振兴 黑大何为——以黑龙江大学5个国家级科技小院为例”为题进行报告。
7月4日晚9点,大会胜利闭幕。本届大会组委会秘书长、我校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副院长路运才主持大会闭幕式。大会执行主席万向元对大会整体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与第二届全国作物杂种优势与生物育种学术大会主办单位黑龙江大学完成了会旗交接,本届大会组委会委员、我校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院长李丽代表下一届主办单位对黑龙江大学及哈尔滨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宣介。
本次大会在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指导下,由新疆伊宁县天山花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伊犁冠通生物集团有限公司、伊犁师范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北京中智生物农业国际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生物农业研究院、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农业分会8家单位共同承办。
此次学术会议的共同主办,不仅加快了我校具有鲜明学科交叉特色的“新农科”建设,以玉米生物育种为切点,辐射带动甜菜、油豆角、黄瓜等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再上新台阶,更彰显了我校农学学科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及龙江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与担当。(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供稿)